2021-08-08
澳門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12日舉行,19組參選人當中,有6組共21名反對派參選人被指不符合擁護澳門《基本法》或不效忠澳門特區被褫奪參選資格,令不少反對派從政者感覺前路茫茫。「愛國者治澳」是大勢所趨,政府亦會繼續聽取不同意見和接受批評,反對派往後若能在擁護國家和特區政府的前題下參政,並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,為進一步推進澳門良政善治作出貢獻,相信仍有廣闊「生存空間」。
澳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本月十二日召開記者會指出,選管會制定七大準則審核參選人,包括審查是否曾作出不擁護《基本法》或不效忠澳門特區的行為,以確保參選人是愛國者,故此6組共21名參選人因未能通過審核被「DQ」(取消資格),包括「學社前進」的蘇嘉豪等五人、「民主昌澳門」的吳國昌和鄭明軒等五人及「新澳門進步協會」陳偉智等五人。面對近乎「全軍覆沒」的狀況,不少反對派人士對未來何去何從感到迷茫,但其實只要改弦易轍仍有「出路」。
大家須知道,是次被「DQ」 的參選人,包括一些「反中亂澳」的中堅分子,例如一七年當選立法會議員、師承流亡台灣、「六四事件」學運領袖王丹的蘇嘉豪,他亦在一三年和一四年曾前往台灣,參加由「公民力量」主辦、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」(NED)協辦、「達賴西藏宗教基金會」擔任顧問的「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」,向香港、台灣反對派及「藏獨」、「疆獨」、「蒙獨」組織頭目學習,一四年五月又發起萬人示威,以激進手法反對澳門政府提出官員的離職補償法,影響澳門社會穩定。本人以為,像蘇嘉豪一樣的「反中亂澳」分子只屬少數,理性反對派當務之急是與他們「割席」,亦要與進行「五獨」陰謀的人士保持距離。
另外,由於「愛國者治澳」是大勢所趨,反對派應重新調整心態和問政方式,徹底拋棄「為反對而反對」的想法,因為此舉是「有破壞無建設」,相信不為當局和廣大市民接受,同時要放棄煽動大批市民示威的街頭政治,因為當「上街」成為大量民眾的生活習慣,可能會慢慢由和平示威演變為暴力衝擊,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,前年香港修例風波便是典型例子,但此舉不代表是放棄《基本法》賦予的遊行集會自由,只是要「知進退、懂分寸」,例如反對派可以派出代表前往政府部門遞交請願信,以及要求與官員開會理性表達不同意見,無需要動輒發起萬人集會逼迫政府「投降」。
是次反對派參選人被「DQ」,雖然失落了四年在立法會的影響力,但其實可以利用此段時間進行沉澱,深刻認識擁護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的重要性,同時對社會不同事務作出理性、務實和善意的批評及建議,以促進各項施政方針和政策得以進一步完善。
反對派只要通過一段時日證明痛改前非,已成為具建設性的理性反對派,可以為進一步推動澳門良政善治作出貢獻,當局會欣然接受參選議政,甚至會委任部分政治精英加入政府團隊協助施政,故此反對派只要自我調整,未來仍有不少發展空間,可以繼續為國家發展、澳門進步和市民幸福作出卓越貢獻。
12-31
12-31
12-16
11-27
11-23
11-17